会员比非会员还贵?美团被爆杀熟,互联网杀熟为何屡禁不止?

2021年06月21日 2909

日前,一篇《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把美团推至“大数据杀熟”的风口浪尖。


作为艰苦奋斗的打工人,工资只有那么点,物价却有那么高,为了生活的更好,每餐每顿都得精打细算,本以为开通会员可以省钱,可没有想到省钱省了个寂寞,打开APP发现附近几乎所有的外卖商户会员的配送费都比非会员的高1-5元。


美团的差别待遇让美团会员们深感欺骗。“价格歧视”、“割会员韭菜”、“吃相难看”......网友们为解心头之恨,将讨伐的矛头对准了美团,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和朋友圈发文控诉美团利用大数据杀熟宰老客户的行为。



对于网友的质疑,美团外卖发声明回应称不存在差异定价,配送费的多少会员身份无关,是因为定位缓存造成预估不准。




一、美团到底有没有“杀熟”


文章作者在文章中称其开通会员后,在一家常点的外卖店铺下单发现,平常不超过3元的配送费竟然变成了6元,随后又换了几部手机使用会员和非会员账号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会员帐号需要6元,而非会员的仅为2元。


同一个时间,同一家店铺,同一个外卖,同一个配送位置,美团会员的配送费就是比非会员的价格高,这样看来,美团的行为确实符合“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那么美团到底有没有杀熟,其实这种类型的争议要以双方约定为准,美团的会员权益目前只向会员用户承诺了红包优惠,并没有向会员承诺配送费比非会员的低,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来没有办法判定美团是否存在违约。


我们可以从道德上谴责美团的这种行为,但从商业逻辑上其实根本挑不出来美团一点错。


要知道平台前期为了推广,大多数采用的低价营销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平台投入大量的成本,当平台逐渐占有比较高的市场份额,用户习惯已经养成的时候,平台就会重新拿回定价权,利用价格手段弥补之前低价推广的成本。


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群体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能力和习惯,来推送不同价值的优惠券,再逐渐减少对忠实用户的补贴,用省下来的钱拉新,扩大平台的规模,这种方式其实是很多互联网巨头们惯用手法,处在互联网时代就避免不了大数据杀熟。


二、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杀熟”


美团仅仅只是大数据杀熟的冰山一角。事实上,电商购物、点外卖、订酒店、买电影票等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出现过针对新老用户不同价格的杀熟行为。


一个微博网友发文称自己使用滴滴打车时,同样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在同样的时间里,使用不同的手机时价格竟然相差了七八块。



有网友反映自己是淘宝88VIP会员,在38活动期间想从天猫商城购买一款豆奶产品,没想到搜索出来的结果却令她气愤不已,88会员的价格竟然比普通会员的价格还高!不论是优惠还是价格都高于普通会员。



快餐巨头肯德基也被爆出过类似情况,有网友和朋友一起通过肯德基的微信小程序点餐同样的会员转向架,但是该网友的手机显示的价格却比同伴的要高。


大数据杀熟在国内屡见不鲜,各个平台看似明码标价,实际上却利用平台收集海量的用户信息,对用户进行画像,精准分类,对消费能力高、购买意愿强的用户展示更高的价格。平台利用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让大数据杀熟得以顺利成为平台盈利的一种隐性的商业模式。


三、“大数据杀熟”为何屡禁不止


为什么互联网的大数据杀熟屡禁不止?究其根本是因为平台可以利用用户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千人千面,向不同的用户推荐不同的商品,在某一项被杀熟的商品和服务上,面对的并不是所有的用户,而是特定的用户,只要这部分的用户没有察觉或者察觉了也没有办法举证,对平台来讲,大数据杀熟的风险成本很低,却可以带来巨额的利润。



要巨头们主动放弃大数据杀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防范这些平台杀熟,我们普通民众只要成为平台的“非忠诚度用户”就可以了,在安装APP的时候,相关的隐私权限一定要谨慎授权,尽可能的避免隐私数据被平台获取,包括但不限于通讯录,地理位置等,关掉一些非必须的定位、照片读取、通讯录读取许可。



同时要学会主动去培育平台之间互相竞争的意识,在不同的平台之间反复横跳,最好手机中有两个以上的备选项,或者某一段时间卸载软件再安装,让平台将你从一个重度用户变成一个即将流失的用户。


除了用户要加强防范外,有关部门也应该介入加强监管,或约谈,或查处,督促企业平台查找系统漏洞,补足服务短板,并进一步对行业制定更为细化的规范,对用户数据保护和使用建立严格的规范。


要注意的是,今年11月份颁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也特别提到了大数据杀熟,其中特别提到一点,就是“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


希望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平台不再出现“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少点尔虞我诈,给消费者营造清爽的消费环境。


微信扫一扫
或者在 添加朋友 - 查找公众号 搜索 杭州盈软科技